• 400-803-5060

 大潮起珠江  前海展示厅  黄埔军校  改革开放主题

 




资讯动态 > 旅游资讯 > 红色旅游景点

惠州红色景点--梅花馆

作者:红色旅游0755-82352225 日期:2021-06-07 点击:829
一键分享

惠州红色党建培训+红色党史课程(点击进入)

惠城区桥西金带街梅花馆
惠城区桥西金带街上有栋名为“梅花馆”的老房子,附近街坊无不知晓。略懂掌故的老人说,“梅花馆”前面曾是个大花园,花园里有两棵梅树,两边还建有金鱼池。而“梅花馆”的原主人,则是惠州著名民主人士、文化名人张友仁。长久以来,张友仁以从政和修文闻名于世,一本民国《惠州西湖志》更成为惠州经典。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战时期,张友仁还是一名爱国乡绅和民主斗士,是惠州士子济世救国的一面旗帜。
张友仁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十一月一日,惠州府城人,那个时代,科举还是很吃香的,学而优则仕依然是读书人的主要出路。青少年时,张友仁读书勤奋,成为了清末贡生。
张友仁年轻时,朝代更替,风云际会。他在广州读书时,常与当时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的陈炯明谈论时事,对腐败的清朝政府和贪官污吏颇为不满。1905年,张友仁在两广师范简易科毕业后,历任惠城、博罗、文昌等地中小学教员、校长。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惠州三洲田起义。张友仁在其自传中写到:“惠州三洲田起义及孙中山先生早年信仰的大同学说‘天下为公’,对我一生的事业影响最大。”
1911年,张友仁在惠州化名“张夏”,由马育航介绍加入孙中山成立的中国革命同盟会。当时,惠州知府陈兆棠贪赃枉法、任意杀人。张友仁和陈炯明联络同乡,将陈兆棠控告于当时的粤督岑春萱,使陈兆棠终被撤职。
辛亥革命后,张友仁历任海丰县长、福建龙溪县知事、东江财政局局长、广东省公路处处长等职。1926年在香港加入致公党。

从政期间,张友仁热衷修路,被称为“公路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廖辅叔曾经在《惠州文史资料》著文回忆张友仁,称当时广东的公路网,基本上就是张友仁任广东省公路处处长的时候划定的。广东首条公路———惠(州)平(山)公路,就是张友仁在1922年主持兴修的。此后,他还修建了惠(州)樟(木头)公路、福(州)泉(州)公路和广汕公路。

惠州红色党建培训+红色党史课程(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