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介绍信息: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筹建的旧址类纪念馆,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的前身是兴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因孙中山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十二年(1923年)两次在这里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为国家二级博物馆。1998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人民币翻建,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38平方米。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内设有《帅府百年》复原陈列、《捍卫共和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基本陈列、《帅府名人》展和《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展等常设展览。纪念馆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交流展览,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套)。
1996年11月,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广东省、广州市及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统一战线基地。
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放时间:
为周二至周日8:30-17:30,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
三、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预约方式:
个人预约,免费参观
团体预约,关注公众号:广东红色教育基地

15人以上的团体参观需要通过电话提前预约,因今年团体党建参观较多,如需预约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人工讲解服务需提前3-5个工作日预约。
团体定制电话:400-828-3929
广东红色教育基地,专业从事广东红色团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欢迎企事业单位来电咨询。
四、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在哪里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
五、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介绍:
孙中山大元帅府原址原为广东士敏土(即水泥,是英文“cement”的粤语音译)厂,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兴建,是中国当时第二大水泥厂。
民国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计划“再造共和”,废除在民国二年(1913年)所选出的国会,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征用此地作大元帅府。

民国七年(1918年)5月,因被盘踞于广州的桂系军阀破坏及干扰,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被架空职权,辞去海陆军大元帅后离开广州。
民国九年(1920年),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击败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取消军政府,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建立后不久,先后平定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并改组中国国民党。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国民政府于广州正式成立,而大本营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曾被改建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
1949年解放军解放广州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及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办公用房。
1964年—1998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被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作为办公、住宿用房,并在保护范围内兴建三栋居民宿舍楼。
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首次出现提案,要求尽早维修座落广州市河南的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旧址案。
198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再次提出类似提案。
1992年,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完成为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而搬迁申请的立项报告,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给予批复。
1998年10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接收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搬迁保护范围内首期60户居民,并开始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1999年—2000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始北楼及南楼的整修。
2001年7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百年帅府”复原陈列展览,纪念馆首次向外开放。
2001年12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史料陈列展览,实现第二期开放。
2002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完成旧址大门楼复原工程,并搬迁第二期保护范围内70户居民。
2006年5月1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为迎接亚运会,拆除了元帅府周围的危楼,新建了大元帅府广场,并对元帅府纪念馆进行了修整和维护。同年10月20日,大元帅府重新开放。

以上资料来源互联网,页面内容仅提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介绍,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官方网站,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官网,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预约电话,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电话,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