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称,昨日(1日)与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领导举行在线会议,正式提出“逆向隔离”建议,市民赴内地前先在港隔离,再以闭环方式前往深圳,豁免在内地的“7+3”规定,初步倾向以落马洲河套隔离设施作为试点。
李家超透露,广东省及深圳均表示支持,并同意设立专班共同商讨细节,将尽快落实。
傍晚时分,彭博引述消息报道,港府内部正讨论在11月,撤销现行的入境人士酒店隔离安排,以迎合当月举行的大型国际金融投资峰会,以及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方便更多海外人士来港。
据报,李家超支持取消酒店隔离措施,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则倾向当确诊数字上升时,要加强管控措施,尽快压制疫情,争取与内地通关的条件。
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回应指定隔离酒店政策时表示,政府的整体防疫政策维持不躺平及减重症和减死亡等,并会继续根据疫情发展和有关政策,防控疫情。
发言人称,整体防疫政策维持五点,包括不躺平,持续控制确诊数字,防止医疗系统超出负荷能力;减重症和减死亡;保护“一老一幼”和长期病患者;以科学精准的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以减低管控人数和管控范围,容许最多的日常活动和涉及的人数;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的竞争力。
在“3+4”、逆向隔离等措施推出后,香港防疫政策“松绑”再度成为焦点。其中,今年11月前将海外入境香港的防疫政策调整至“0+7”最受关注。
9月17日,香港特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接受访问时表示,政府对缩减酒店检疫持正面态度,将积极考虑11月前将入境检疫措施调整至“0+7”,即零天强制酒店检疫,全程7天社区医学监察。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在9月18日的疫情记者会也表示,香港特区政府的方向是提升与国际接轨,正积极考虑检疫“0+7”方案。
近一周来香港疫情有回落的迹象,日新增确诊均在9000宗以下,即使在中秋假期后一周,也未见明显或大幅上升,为放宽隔离政策提供了首要基础。
卢宠茂提到,近一周确诊个案有望已进入平台期,近10天的污水检测病毒量亦保持回落。如果疫情控制得好,有空间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今年4月,随着本土疫情有所放缓,香港先后取消个别国家地区的禁飞令和航班熔断机制,并在8月推出“3+4”检疫安排,即3天酒店检疫及4天医学监测,配合红黄码制度推行。
卢宠茂表示,红黄码措施十分有效,由8月12日至今,巡查无发现黄码人士进入指定处所的违规个案,亦无发现黄码人士确诊转为红码后违规;至于有红码人士违规进入处所,都不涉及入境人士。
此前,渣打香港马拉松2022赛事取消,且原定于在香港举行的2023年世界龙舟锦标赛移师泰国举办。前行政会议召集人、团结香港基金常务副主席陈智思曾称,若政府无法提供明确通关时间表,忧虑活动主办机构难以预算明年活动,今年转到其他地方进行后,未必再返港。
尽快恢复旅游业是另一重压力。据香港文汇报,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在9月14日表示,“3+4”检疫方案实施1个月以来,入境旅客未有明显增加,旅游业尚未由起色。他期望政府尽快公布实施“0+7”的时间表,让旅游业在第4季可以突破困局。
加上新加坡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实施“零隔离”政策,外资、外商也催促香港进一步放开隔离政策。随着金管局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和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即将到来,香港开始将“0+7”提上日程
。
虽然香港机场客运量仅有疫情前的10%,但货运需求依然高涨,2021年货运量达500万公吨,也令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预计第三条跑道2024年全面启用后,每年客运量可由疫情前每年约7100万人次增至1亿人次,货运量则可提升至每年1000万公吨。
至于何时放宽入境检疫措施至“0+7”,在9月9日的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上,卢宠茂曾提到,调整检疫措施至“3+4”后,输入个案没有增加,暂时看不到会引致小区爆发风险,政府会根据数据检视检疫政策,适当时候会公布,并强调需要平衡本地疫情及对经济影响。
据“香港01”报道,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9月17日受访也提到,政府会争取明年前全面正常通关,尤其是与内地正常通关更是民心所向,政府仍着手与内地商讨优化长远通关安排,包括高铁地铁化等。
2019年之前,香港市民可从西九乘坐高铁直接抵达广州南站,由红磡乘城际直通车也可抵达广州东站。不过,这一服务已经“停摆”超过两年时间。
而香港研究协会调查结果显示,47%受访市民支持11月取消酒店隔离政策,42%受访市民认为逆向隔离能满足港人往内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