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锦涛故居大厅内放置廖锦涛烈士半身雕像,两侧设廖锦涛烈士事迹展。
组织爱国青年共赴国难
廖锦涛,1914出生于南海县南庄龙津永明村(今属禅城区),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廖锦涛受中共澳门组织委派,代表前锋剧社、《朝阳日报》、《大众报》等社团,参与组建起澳门学术界、音乐界、戏剧界、体育界救灾会(以下简称“澳门四界救灾会”),并担任理事兼宣传部副部长。
1939年9月3日,回国服务团工委欢送队员时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廖锦涛)。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当天,澳门四界救灾会成立以廖锦涛为团长的回国服务团,奔赴广东的西江、东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多次受到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的表彰和嘉奖。
1939年2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部署,廖锦涛率领回国服务团第一二队进入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政治工作总队训练班,从事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廖锦涛先后担任训练班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书记、政工总队部总支书记。
期间,廖锦涛深入连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团结和凝聚官兵将士,唤醒其爱国热情,增加其民族责任感,提高了队伍士气和素质,对推动取得第一、第二次粤北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第十二集团军的表彰和嘉奖。
舍小家坚定走上革命道路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同年6月13日,廖锦涛在视察国民党一五七师四七一团政治工作时,在该团驻地(佛冈石角白坟前村)突遭逮捕,后以“企图颠覆政府”的莫须有罪名被扣押于韶关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宪兵营,被国民党当局迫害致死,年仅27岁。
龙津村党委委员关淑卿说:“ 在国家与民族危难的关头,廖锦涛毅然舍弃小家,返回内地支援抗战一线,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让人敬佩。”
百年老宅成教育基地
廖锦涛故居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永明村海边大街西九巷7号。
该建筑为青砖建成,占地面积82平方米,前天井,后厅堂,厅堂两侧厢房,天井两侧为廊,是一栋三间两廊式民居建筑,具有广府地区民居特色。这栋老屋至今已超过两百年历史,饱经岁月洗礼后,依然基本保持当初的样式。
“廖锦涛烈士就是在这里出生成长。”廖锦涛故居讲解员黄少萍介绍。
廖锦涛全家合影。前排坐着者为廖锦涛,手里抱着他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
烈士虽已逝,但他短暂而光辉的事迹,已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1992年故居被修复,内增建陈列馆,并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左侧挂有“廖锦涛史迹展览”的大字牌匾。走进故居,大厅内放置廖锦涛烈士半身雕像,两侧设廖锦涛烈士事迹展,展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共20件,介绍烈士光辉的一生。
2012年9月,澳门中联办协助扩建音像室和第二展室。目前故居保存完好,展览和教育功能较为完善。2016年底,龙津村在廖锦涛故居旁修建了廖锦涛烈士广场和格治公园。
2014年10月,廖锦涛故居被中共禅城区委、禅城区政府公布为禅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10月被佛山市委组织部公布为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2 012年5月被禅城区政府公布为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参观者可以通过了解烈士成长经历,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青少年在廖锦涛故居内参观学习。图/龙津村委会
廖锦涛故居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海边村民小组西九巷7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00;周六8:30-12:00,提前一天电话预约
参观时长:60分钟